什么什么什么知四字成语(成语释义感悟篇知行合一知为行之始)
知行合一
【逐字释义】
【知】:zhī
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随着感觉而产生的反映客观物体或现象的心里过程)、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知无不言、自知之明。
2)、使知道:通知、知照。
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彼此了解、情谊深厚的人:故知(老朋友)、新知。
zhì
古同“智”,智慧。
【行】:xíng
1)、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日行千里。
2)、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3)、行书:汉字字体之一,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4)、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书籍。
5)、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6)、进行:另行通知、即行查处。
7)、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8)、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9)、可以:不学习不行。
10)、能干:你真行。
11)、副词将要:行将毕业。
12)、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13)、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háng
1)、行列,排:单行、双行、雁飞成行。
2)、行业:同行、外行、行家:精通某种事务的人。
3)、某些营业行机构:银行、车行、电料行。行市(市场上商品的一般价格)
4)、兄弟、姊妹长幼的次第:排行。
5)、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几行字、两行树。
【合】:hé
1)、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联璧合、貌合神离,合龙(修筑堤坝或桥梁时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
2)、聚集、共同,给“分”相对:合力、合办、合股、合资、合同(两方或多方为经营事业或在特定的工作中规定彼此权利和义务所订的共同遵守的条文)、合作(同心协力做某事)。
3)、总共,全:合家欢乐。
4)、相合、符合:合格、合法、合理。
5)、计,折算:这件衣服做成了合多少钱。
6)、姓。
gě
1)、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一】: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3)、全;满: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番茄一名西红柿。
6)、放在重叠的动词中间,表示稍微,轻微:看一看、摸一摸。
7)、与“就”呼应。1.表示两事时间紧接:天一亮他就起来。2.表示每逢:一想起大家的期望,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8)、文言助词,表示程度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成语释义】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
【成语出处】
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传习录》上卷5:是亦察之尚有未精。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其白话翻译是:这种说法也是省察不够精确。但是,即使如你所说的那样,知行合一的主张,也肯定断然不可怀疑了。
推荐阅读: